手机版   个人网站维护不易,要一直坚持更新更是不易,希望阅读的同时点一下广告给予支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前沿 >> 内容

科普抗疫 | 浅谈艾滋病-中国科普网

时间:2020/5/20 22:28:20 点击:

  核心提示: 记得每年12月1日的红绸带吗?是的,每一年学校、社会都会组织普及防艾知识的日子。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世界上第一位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


记得每年12月1日的红绸带吗?是的,每一年学校、社会都会组织普及防艾知识的日子。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世界上第一位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此日诊断出的。



艾滋病,也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HIV病毒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缺失,最终导致严重的感染或者肿瘤。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中美洲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因为猩猩之后与人血液传播,在非洲盛行乃至蔓延到全世界。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艾滋病已经有30余年发展史。可是如今我们依旧谈“艾”色变。因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现阶段只能最大限度的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患者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其维持,同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如今,艾滋病依旧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现存活的艾滋病患者达到3690万例,平均每一分钟都会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在世界多元化交融的今天,人与人的关系愈加密切,抗击艾滋病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早在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就有100多个国家参加,更何况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



那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HIV疫苗,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式!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个途径。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公共卫生,医疗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不共用针具;切断HIV的性接触传染,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产妇生产要注意进行孕检,及时进行治疗及胎儿预防性治疗。同时,对于艾滋病病人,我们也需要共情和理解。他们的身心已经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更多的病人是被动而无辜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尊重与关心。自2010年默沙东携手卫生部启动“关艾计划”后,已有1000多名一线艾滋病专科医生接受了面对面的培训,2000多名医生接受了媒体和数字化培训,覆盖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等9个艾滋病高发省区,及时更新一线艾滋病医生的艾滋病诊疗知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和关怀。



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婴传播和性接触成为目前主要传播途径。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所以在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能做旁观者,要用自己尽所能做的努力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一起面对和抗击艾滋病。我们要明白在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托事外,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单独存在的。抗艾既是我们每个人要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是全球需要一起面对的问题。各国共享资源情报,一起合作共赢才是面对疫情最好的办法!

就像这一次的新冠病毒,我们只用了十几天就建成了两所大型医院,总计2500张床位。中国还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如何实现的呢?通过社会主义计划和中国政府颇具凝聚力的统一领导。成千上万的医疗志愿者响应政府的号召驰援武汉。当我们凝聚在一起,就没有无法战胜的困难。无论在新冠病毒还是艾滋病毒下,我们人民的福祉优先于资本主义利润。我国有能力作出不受资本主义利润支配的决定。也以此说明了全社会、全人类团结一心抗疫的重要性。在庞大的凝聚力下,任何面对疫情的举措都能有效的执行。并且各国团结一心,也能够掌握好疫情的精准信息,防范于未然。

疫情面前没有国界,记得标志世界艾滋日的红绸带吗?红绸带标志着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在全人类的心连心面前,疫情也一定会在我们的众志成城下消散!而现今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在我们自己国家疫情趋于稳定后,我们也向各国积极增援,共同面对困难。因为我们深知,在疫情面前,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如果让病毒不断扩散发展,将没有人能幸免于难。我们面对新冠,也应“心连心”,共同携手!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我们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面对疫情,我们要合力抗击,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此作品由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推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站公众号同步更新

欢迎扫码关注!

本类固顶
  • 没有
  • 宇宙探索网(www.yzts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络和网友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Email:wlcz_8@163.com 站长QQ:17893691

    苏ICP备16045210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